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腦、神經系統、精神科
打開新一代 Google 字典
Email to friends!     網路分享

天才難有幸福?智力不如智慧:神童們的故事

ComeForHealth.康活健康知識網更新日期: 2017/1/14

一般來說,智商有益於幸福。2012 年英國的研究報告就說,智商 120-129 者比智商 70-99 者幸福。但是心理學家 Lewis Terman 於 1926 年,在美國加州各個學校,挑出了 1500 名智商在 140 以上的天才小學生,之後追蹤其人生發展的眾多研究報告,卻發現超高智商不一定能讓神童們在成年後比一般人更幸福,反而他們往往遭受焦慮、挫敗感、和孤單的折磨。高語言智力可能令人更容易把焦慮語言化,並反覆負面思考。年少時被賦予過高的期望,可能老來對自己的成就感到失望。智商很高的人,也會做出不理性的事情,並且更容易自以為是。可見,要得到幸福,主要不是依靠先天生下來的智力,而是依靠後天培養出來的處世智慧。
 
研究「特曼神童們」:高智商是苦難嗎?
 
如果西諺 “無知是幸福 Ignorance is bliss” 是真的,那麼是高智商的苦難嗎?很多人同意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天才往往遭受焦慮、挫敗感、和孤單的折磨。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曾寫道:“聰明人擁有幸福 --- 是我知道的最罕見的事情Happiness in intelligent people is the rarest thing I know”。
 
或許這只是關於極少數精英的問題,但是它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啟發。我們的教育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升學術智力為目標。儘管智商測試有很多缺陷和局限性,它仍然是衡量智力的主要方法。我們在訓練大腦和提升智力等方面一擲千金,試圖提高智商分數。但是,如果 ”企圖成為天才” 這件事本身就是愚昧的呢?
 
在1926年,心理學家路易斯·特曼(Lewis Terman)決定用智商測試來找出天才兒童,並對他們進行長期研究。他透過對美國加州各個學校做地毯式搜索,挑選出了 1500 名智商在 140 以上的小學生,其中 80 人的智商超過 170。這些學生後來被稱為「特曼神童 Termites (白蟻)」。時至今日,對這群人的人生發展軌跡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很多「特曼神童」都如預期地獲得了財富和名聲,在 1950 年代,他們的平均薪水已經是普通白領平均薪水的兩倍了。但並不是所有神童都達成特曼的預期:有很多人選擇了比較「低下」的工作,如警察、船員、打字員等。因此,特曼結論是,「智力和成就之間並沒有完美的相關性」。此外,高智商也沒能讓神童們過得比常人更幸福。在他們一生中,離婚、酗酒、和自殺率,和一般人大致相同。
 
當「特曼神童」步入晚年時,他們故事 “高智商並不等同於更好的生活” 已經被媒體重覆地引述。人們認為:在最好的情況下,高智商頂多讓生活滿意度與常人無異;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實際上高智商意味著活得還不如一般人。
 
一般來說,智商有益於幸福:智商120-129者比智商70-99者幸福
 
事實當然並不像在小眾媒體裡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糟,並不是只要擁有高智商,都必然要備受折磨。一篇發表在 2012 年 9 月 24 日網路版 Psychol Med. 期刊的文章就說,英國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研究者,從 6870 位 16 歲或以上的成年人,蒐集其幸福感、智商、社會經濟條件、和臨床健康資料,以分析其關聯性。分析結果發現,幸福感與智商有相關性:與智商 120-129 者相比,智商 70-99 者的幸福感水平顯著較低。進一步分析發現:幸福和智商之間的關聯性,有一半的理由,是因為智商會透過影響日常生活是否能自理、收入、一般健康、和是否有神經症狀等因素,來間接影響幸福感。
 
但是確實令人困惑的是 “為什麼從長期來看,超高智商的「特曼神童」們並沒有得到其應有的高報酬呢?”
 
高智商者可能有沉重的精神負擔
 
持續的擔憂也許是高智商的徵兆,但是他們的擔憂並不一定是大哲學家的方式的。加拿大 MacEwan University 大學的 Alexander Penney,對學校裡的學生進行採訪,他發現那些高智商學生確實更容易感到焦慮。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所煩惱都是平凡的日常瑣事。他們更可能重複地講一些令人尷尬的話,而不是問一些「大哉問」;並不是他們的擔憂更有深度,而是他們擔憂的東西更多,擔憂的程度也更深;當負面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就比別人想得更多。Penney 發現,這些容易焦慮的現象,和高語言智力較有關,和和高空間智力的關係較小(事實上,空間智力似乎能減少焦慮程度)。他認為,高語言智力可能令人更容易把焦慮語言化,並反覆負面思考。
 
高智商者有沉重的精神負擔的另一個可能的理由是,知道自己是高智商,反而變成了束縛自己的鎖鏈。在 1990 年代,有研究者請那些仍在世的「特曼神童」回顧他們過去 80 年人生中的大事。他們普遍不僅沒有從自己的成功中感到滿足,反而感覺自己似乎沒能實現年少時曾經被賦予的期望,而有深深的失敗感。這種自我期望,尤其是再加上周遭人的期望時,往往是許多天才兒童的難以承當的困擾。
 
還有另一種常見的說法是:與目光狹隘的普通人不同,聰明的人對這個世界的缺點看得更加清楚。他們保持清醒,為人類的現狀感到痛苦、為其他人的愚蠢感到悲憤。
 
高智商者可能有的心理盲點
 
有卓越的智商並不等於能做明智的決策。在有些情況下,高智商反而會讓你的選擇更加愚蠢。
 
過去十年間,加拿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大學的 Keith Stanovich 一直在設計有關理性的測試,他發現,公正、無偏見的決策和高智商無關。智商很高的人,也會做出不理性的事情,並且還自以為是:
  • 我們 (包括那些高智商的人) 都會有「主觀偏見」,即在搜集信息時往往會進行偏好性的選擇,以此來加強自己既有的觀點。
  • 而那些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可能存在 「偏見盲點」。雖然他們更擅長批評他人的缺陷,卻更難以認清自身的錯誤。
  • 在和別人進行雙方辯駁時,明智的做法是將你自己的假設置於一旁,先聆聽對方。但是,高智商的人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性,並不高於智商平常的人。
  • 此外,他們還更容易陷入「賭徒謬誤」,會過度解讀或然律的必然性、或過度依賴猜測運氣。
  • 他們也會傾向於依賴直覺,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許多門薩會員 (Mensa,入會者須通過該會所提供之測試,以證明申請人之智商為當地人口中最高的百分之二) 相信超自然現象的存在。
 
重要的不是先天智力,而是後天智慧
 
那麼,如果高智商沒法保證能有理智的決策、或獲得更好的生活,那麼甚麼才是可以依靠的?加拿大 University of Waterloo 大學的 Igor Grossmann 認為,我們應當將目光轉向一個古老的概念:「智慧」。雖然他坦言「智慧這一概念本身就很虛無縹緲」。
 
在一項進行數年的實驗中,Grossmann 先向志願參與者們展示了當前一些社會困局,例如:從我們如何處理克里米亞戰爭 (Crimea War) 等危機,到華盛頓郵報專欄 「親愛的艾比(Dear Abby)」中闡述的那些令人感同身受的人際社交難題,然後在 Grossmann 讓志願者們進行交談的同時,由一個心理學家們組成的專家小組,對志願者發言的理性和偏見進行評判,例如:他們發言的論點是否全面、他們是否具有「智性的謙遜 intellectual humility」去承認自身知識的局限、他們是否能不輕易忽略不符合自己理論的重要資訊等。
 
結果是,參與者中在「智性的謙遜」上獲得高分者,其生活滿意度較高、人際關係質量較好、焦慮和負面反覆思考較少;而這種「智慧」似乎常常是典型的所謂 “聰明人” 所缺乏的素養。
 
明智的思辨,甚至能讓人活得更長;那些獲得高分的參與者在實驗進行的數年間死亡機率更低。關鍵是,Grossmann 發現,以上這些衡量「智慧」的因素,和參與者的智商,沒有什麼明顯關係,高智商顯然不意味著更高的智慧。聰明人可能會很快作出論證,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但他們的觀點也許帶有嚴重的偏見。
 
智力主要是先天的,而智慧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或許,未來的雇主們尋才時,應該對一些和智慧有關的能力進行測試,以取代智商測試。谷歌 Google 公司已經宣佈,公司將來會針對來求職者的「智性的謙遜」的程度等方面進行測試,而不僅僅是重視他們的智力。
 
幸運的是,不管你的智商是多少,智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智慧是可以訓練出來的。Grossmann 指出,例如,當我們以他人為重的時候,就很容易放下我們的偏見。他發現,當一個人以第三人稱的形式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 (用「他」或「她」來代替「我」),他就能在 ”問題” 和 “自我” 之間,創造出必要的情緒距離,以減少自己的偏見,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思辨。今後的研究或許可以發現更多類似的小技巧。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人們承認自身的不足。如果你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智力帶來的光環之下,你就很難接受 “你的智力實際上在蒙蔽你的決策” 這一事實。正如蘇格拉底 Socrates 所說的那樣:最有智慧的人也許就是那些能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 The wisest person really may be the one who can admit he knows nothing。


  
Ref:

 
 
 
 
2017/1/14 下午 04:00:37 | CFH 編輯部 | 回應 0 則
相關搜尋 幸福, 智商, 智慧, IQ

e-mail 給好友

康活健康知識網
想留言給朋友...(click here)

追蹤 URL: http://comeforhealth.com.tw/trackback/091c0e17-05c4-4cbe-8e42-7d33e505ae6f/天才難有幸福?智力不如智慧:神童們的故事.aspx

評論
本網站評論功能尚未開放.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