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首頁醫學疾病類科醫學疾病類科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保健專欄保健專欄營養成分營養成分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自我管理關於本站關於本站網站導覽網站導覽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Jul. 2011 腦、神經系統、精神科:
網路分享  
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6 月 14 日網路版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來消除皺紋,不但會影響使用者臉部表情,而且會損害他們了解別人語言中的情緒意含的能力;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4 月 21 日網路版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我們常常難以判讀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的表情和內心感受,但是實驗證明,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也有困難了解我們的表情和感覺。

肉毒桿菌毒素會麻痺神經,使肌肉鬆弛,因此能去除皺紋

A 型肉毒桿菌毒素 (Botulinum toxin A) 是一種由肉毒桿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 所產生的神經毒素蛋白質。它是目前為止,人類所知道的最強的神經毒素 (neurotoxin),一隻猴子如果靜脈注射 40-56 奈克,就有一半機率會死亡。

微量注射 A 型肉毒桿菌毒素在臉部皺紋地帶,可以麻痺局部神經,讓肌肉放鬆,以達到燒除皺紋的目的,有效達數月之久。它的缺點是,使用者在有效期間內會有困難用臉部肌肉來表達他們的某些情緒。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名導演馬丁斯科塞司 (Martin Scorsese) 就曾抱怨說,現在好萊塢女星太多施打肉毒桿菌毒素,不適任演出悲傷或憤怒的劇情。

而最新的這兩篇文章的研究者告訴我們,喪失了某些臉部表情的能力,會減低了解別人的表情和感覺的效率。

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會妨礙理解別人話中所帶的情緒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 David Havas 博士和他的團隊。研究者想知道,當我們想了解帶有感情內容的話語時,是不是需要使用到自己臉部的神經和肌肉。受試者是決定第一次在臉部的皺眉頭區域施打肉毒桿菌毒素的自願者。研究者讓受試者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之前和之後,各閱讀幾十個悲傷或快樂的句子。然後研究者比較受試者在注射前和注射後,了解這些句子的速度。

結果發現,注射後受試者了解悲傷句子的速度變慢了,而了解快樂句子的速度並沒有因此變慢。

研究者認為,是因為肉毒桿菌毒素使受試者在閱讀悲傷的句子時,無法作出悲傷的表情、臉部肌肉無法運動、就無法透過神經迴路回饋給大腦,提醒大腦感覺到悲傷,因此了解悲傷句子的速度變慢了。

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有困難了解別人的表情和感覺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南加大的 David T. Neal 和杜克大學的 Tanya L. Chartrand。研究者招募了 31 位肉毒桿菌毒素或玻尿酸的使用者。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 是一種皮膚內天然存在的多醣體填充物,可以用來打針美容、暫時撫平皺紋;它的好處是不會癱瘓肌肉。研究者讓受試者觀看許多具有不同表情的雙眼及鄰近區域的臉部特寫,然後讓受試者描述照片裡的表情是什麼。

結果發現,雖然注射肉毒桿菌毒素者在大部分的時候仍然能猜對照片的眼部表情,但是其猜錯照片的悲傷或憤怒表情的機率,比注射玻尿酸的受試者顯著的較高。

為了再度證明臉部肌肉的表情有關的運動,確實能藉著神經傳遞讓大腦感受相關表情,研究者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研究者找來另一組自願者,在他們的眉間塗面膜膠,當面膜膠硬化之後,受試者判讀照片眼部附近表情的能力增加了。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面膜讓皮膚緊繃,使得任何肌肉的運動更容易被大腦察覺到。

研究者評論說,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表情時,我們會不自覺地、瞬間地模仿對方的表情;這樣的因模仿而產生的運動訊息,會由神經傳達到大腦,幫助大腦來判別我們所看到的對象的情緒;而注射肉毒桿菌毒素,阻止了我們模仿別人的悲傷或憤怒表情的能力,因此減低了判讀對方情緒的能力。

使用肉毒桿菌毒素的利與弊

我們經常都在模仿別人的表情,尤其當我們想和對方親近的時候,我們用微笑回應對方、或跟著對方哭泣,也常常不自覺得模仿對方的聲音和語調。甚至於有研究說,結婚久了之後,夫妻會越來越相像。當我們模仿對方的表情時,通常是不自覺的、短暫的,但是是非常有情緒上的針對性的。

以上兩篇文章說,要了解對方的情緒,要自己有能力不自覺地模仿對方的臉部表情。我們都知道,心情可以影響我們臉部和身體的表情,這兩篇文章卻告訴我們反之亦然,我們利用模仿別人臉部表情,來了解別人的情緒。

或許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可以讓一個人看起來年輕許多,容光煥發;由於最常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的區域包括眉心和眼角,所以即使使用者處在憤怒、挫折、憂鬱的心情下,也不容易做出皺眉頭等相對應的表情,所以看起來好像更快樂。但是,肉毒桿菌毒素也會阻礙到使用者模仿別人憤怒和悲傷的表情的能力,因此降低理解別人的痛苦、或建立自己同理心的能力,這可能對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社交的能力會有所妨礙。


Ref:
Does Botox impair empathy?
Cosmetic use of botulinum toxin-A affects processing of emotional language
With Botox, Looking Good and Feeling Less
Banishing Wrinkles With Botox May Make You Miss Others' Emotions
Botox Dulls Empathy



2011/7/21 上午 10:59:57|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有一篇發表在 2009 年 8 月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期刊的文章說,40 歲出頭,就血膽固醇過高的人,老年時比較容易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有一篇文章發表在 2010 年 12 月 Archives of Neurology 期刊的文章說,好的膽固醇較高的人,老年時比較不容易得阿茲海默症;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3 月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期刊的文章說,高血壓會增加女性老年時的失智症 (dementia) 罹患率;有一篇發表在 2009 年 1 月 Diabetes 期刊的文章說,65 歲以前就糖尿病,會增加將來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

目前在美國 65-69 歲的人,大約 1% 有阿茲海默症;但是 95 歲以上的人,60% 有這個疾病。阿茲海默症是老人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有許多臨床報告說,有代謝症後群或糖尿病的人,尤其是這些病症如果在中年時就發生,會在老年時增加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罹患率。

40 歲出頭,就血膽固醇過高的人,老年時比較容易阿茲海默症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芬蘭 University of Quopio 大學的 Alina Solomon 醫師和她在美國北加州的研究夥伴,研究者在美國北加州的一個健康保險機構取得了 9,844 位男女參與者在 2007 年時的健康資料,他們是在 1964-1973 年間參加這個保險,當時年齡 40-45 歲。研究者分析,參與者在 40 歲出頭時的血膽固醇數據和在 1994-2007 年間阿茲海默症罹患率,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結果發現,在追蹤期間內共有 469 位參與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和血膽固醇正常者 (小於 200mg/dl) 相比,血膽固醇稍高者 (200-239 mg/dl) 和高血膽固醇者 (大於或等於240 mg/dl),其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各增加了 23% 和 57%。

研究者評論說,本實驗數據顯示,中年時血膽固醇過高,就會在老年時增加阿茲海默症罹患率;而且,這個結果是已經消除了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吸菸和中風等因素。

在這篇文章之前,已經有許多類似結論的文章發表過,在 2008 年 5 月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期刊就有一篇綜合分析的文章說,在彙集分析了 10 幾篇論文裡 14,331 位參與者的數據後發現,中年高總膽固醇確實容易引起老年時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

好的膽固醇較高的人,老年時比較不容易得阿茲海默症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 Christiane Reitz醫師和她的團隊。研究者在曼哈頓北邊招募了 1,130 位 65 歲以上沒有阿茲海默症的人。研究者取得他們的健康資料,包括血脂肪數據和神經科和精神科方面的病史。

結果發現,一共有 101 位參與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另有 101 位可能是罹患阿茲海默症。而血液中好的膽固醇較高的受試者,其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比較低。

高血壓會增加女性老年時的失智症罹患率

大腦有 60% 是白質區,也是神經纖維集中的地方。失智症和中風容易在白質區域產生病變。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 Lewis Kuller 醫師和他的團隊,研究的對象包括1,424 位 65 歲以上的女性,受試者每年量一次血壓,而且用核磁共振造影來記錄是否有腦部白質病變。

結果發現,在實驗開始時有高血壓的婦女 (血壓大於或等於 140/90 毫米水銀柱) ,在之後八年內,比沒有高血壓的婦女容易有腦白質區病變;尤其在額葉部分特別容易發生。額葉是腦部和情緒及個性有關的區域。

65 歲以前就糖尿病,會增加將來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


這一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南加大的 Margaret Gatz 醫師,和她在瑞典 Karolinska Instititutet 的合作者。研究對象是 13,693 位在 1998 年時已經 65 歲以上的瑞典雙胞胎。研究者取得受試者在 1960 年以來是否有糖尿病史的資料,並且從 1998 年起追蹤受試者是否罹患失智症,然後分析其失智症罹患率和是否有糖尿病史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有 467 位受試者在追蹤期間內被診斷出失智症,其中 292 位確診為阿茲海默症,其他為血管性或原因不明的失智症。受試者中有 1,396 位罹患了糖尿病。以沒有糖尿病的受試者為對照,糖尿病者的失智症罹患率增加了 89%,阿茲海默症罹患率增加了 69%。研究者也發現,65 歲之前就罹患糖尿病,明顯會引起失智症的增加 (增幅 141%),65 歲之後發生的糖尿病則不會。

研究者評論說,本實驗使用雙胞胎配對的方式來研究糖尿病和失智症的關係,可以免除遺傳因子的影響。他又說,糖尿病對失智症的影響程度,可能比本實驗所得到的結果更高;因為失智症通常比糖尿病發生的時間要遲很多年,這段時間內有些糖尿病人已經過世,而無法罹患失智症。

從前已經有不少的文章認為肥胖和糖尿病會提高失智症的罹患率,在 2010 年 3 月 Biol Psychiatry 期刊就有一篇文章說,在匯集了已經發表的臨床論文的數據,然後綜合分析的時發現,肥胖可以增加阿茲海默症罹患率達 59%;糖尿病可以增加阿茲海默症罹患率達 54%;合併分析肥胖、糖尿病、胰島素不正常,則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罹患率 63%。

Ref:
Midlife Serum Cholesterol and Increased Risk of Alzheimer's and Vascular Dementia Three Decades Later.
Cholesterol as a risk factor for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with meta-analysis.
Association of Higher Levels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Elderly Individuals and Lower Risk of Late-Onset Alzheimer Disease.
Relationship of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ith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Memory Study (WHIMS)—MRI Trial.
Getting Diabetes Before 65 More Than Doubles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Mid- and Late-Life Diabetes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Dementia.
Meta-analy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risk with obesity, diabetes, and related disorders.
中年肥胖增加失智症機會

2011/7/14 上午 10:23:15|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雙相情緒障礙 (bipolar disorder) 又稱躁鬱症 (manic depression),是一種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患者會不斷地經歷躁狂 (mania) 與憂鬱 (depression) 這兩種相反的極端情緒狀態,而這兩種情緒狀態經常是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均大於一般人平時的情緒起伏。

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分成第一型躁鬱症 (bipolar I disorder) 與第二型躁鬱症 (bipolar II disorder)。大略來講,它們的差別在於第一型是重躁加輕鬱,而第二型是輕躁加重鬱。因躁鬱症而送急診的大部分是屬於第一型。一般人的生活都有所謂的迭宕起伏,但躁鬱症患者會有強烈的情緒、能量、思想和行為變化,從一個極端的狂躁,擺盪到憂鬱的低點,且其週期能持續長達幾天、幾週、或幾個月,嚴重干擾患者的人際關傒、工作、及生活。了解躁鬱症的症狀與會造成的問題,是管理及控制它的第一步。

當躁狂發作時,一個人可能會衝動地辭去工作、用信用卡進行巨額消費、只睡兩個小時就覺得精力充沛;當憂鬱發作時,同樣的一個人,在充分睡眠後仍然覺得累,並且當其失業或背負債務時,充滿自我厭惡和絕望。

躁鬱症的成因與引發因子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雙相情感疾患的成因應為體質和環境因子共同造成的。
  • 遺傳:家族中一級親屬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有情緒障礙者,其躁鬱症罹患率較高。根據針對雙胞胎的研究指出,雙胞胎中其中一位罹患情緒障礙,同卵雙生者有情緒障礙的機率較異卵者高出三倍以上。特別是躁鬱症患者,其符合率 (當兩位都有障礙時),同卵雙胞胎為 80%,相較之下,異卵雙胞胎僅有 16%。
  • 神經傳導物質 (Neurotransmitters):研究者在十幾年前已知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會造成情緒障礙,某些藥物若能改變這些傳導物質亦能緩解情緒障礙。一些研究顯示,某些特定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 (serotonin)、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或多巴胺 (dopamine) 之濃度過高或過低;或這些物質間比例不平衡;或者神經細胞上的受體對於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靈敏度改變,皆可能造成躁鬱症。
  • 壓力:對於心理、情緒和環境議題,生活壓力事件被認為是發展成躁鬱症的主因。影響範圍可以從失去家人、失業、結婚、孩子誕生,任何環境上的異動,對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旦情緒障礙被觸發,它將會持續發展下去。
  • 物質成癮:濫用成癮藥物不會因此造成躁鬱症,但它會引起病情惡化。藥物類如可卡因 (cocaine)、搖頭丸 (ecstasy) 和安非他命 (amphetamines),可能會引發躁狂;酒精和鎮靜劑 (tranquilizers) 可能引發憂鬱。
  • 藥物:某些特定藥物,如抗憂鬱症藥物,可能引發躁狂症,其他可能造成躁狂症的包括非處方類感冒藥、抑制食慾、咖啡因、皮質類固醇和甲狀腺藥物等。
  • 季節變化:躁狂和憂鬱的發作往往依循著季節變化。夏季常見躁狂發作,而憂鬱症發作多在秋季、冬季和春季。
  • 睡眠剝奪:睡眠損失,甚至可能只有略過幾小時的休息,都有可能引起躁狂發作。

躁鬱症的症狀表現

躁鬱症的表現有四種情緒模式:躁狂 (mania)、輕躁狂 (hypomania)、憂鬱 (depression) 和混合 (mixed episodes),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症狀。

躁狂的症狀包括:
  • 感覺情緒異常高亢、樂觀、或極度煩躁
  • 對於自己的能力或權利的信念,與現實不符
  • 睡得很少,但感覺很有活力
  • 講話太快,以致於他人無法跟上
  • 跳躍性思考
  • 高度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
  • 衝動,缺乏判斷力
  • 蠻幹,不加思索後果
  • 嚴重的情況下會有妄想和幻覺產生

輕度躁狂的症狀包括:屬於不太嚴重的躁狂症,處於輕度躁狂狀態的人會感到愉悅、精力充沛和多產,且有能力進行日常生活而不會與現實脫節。對其他人來說,輕躁狂者只是擁有一個不尋常的好心情。但輕躁狂可能會做出一些對關係、職業和聲譽有損害的決定。此外,輕躁狂常會升級為全面的躁狂,或接續著嚴重的憂鬱症發作。

雙相情感障礙的憂鬱症狀:過去,此類憂鬱症狀被誤認為只是一般的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重性抑鬱狀態、單相抑鬱症、臨床抑鬱症) 發作,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這兩者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特別是針對用藥治療方面。給予治療憂鬱症的藥物,對大多數處在躁鬱症的憂鬱期的病人是沒有幫助的,反而可能會使其病情惡化,並觸發躁狂或輕躁狂,使情緒變化劇烈,或干擾其他情緒穩定藥物的作用。一般常見的憂鬱期症狀有:
  • 感到沒有希望、悲傷、或空虛
  • 易怒
  • 無法體驗樂趣
  • 容易疲勞或能量損失
  • 身體和精神無力
  • 食欲或體重改變
  • 睡眠障礙
  • 注意力和記憶力不足
  • 感覺罪惡感或無價值感
  • 有死亡或自殺的念頭

混合模式:躁狂或輕躁狂兩者之ㄧ和憂鬱症混合發作。常見的症狀包括憂鬱結合躁動、煩躁、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跳躍性思考。這個高能量和低潮情緒的組合特別容易提高自殺的風險。

躁鬱症如何診斷

第一步先請醫生進行體檢、面談和實驗室測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中風或腦腫瘤;然後再進行心理健康評估,轉介到精神專科,如心理醫生處,進行診斷和躁鬱症治療。醫生需要了解完整的家族史和病史,以避免將躁鬱症誤診為憂鬱症 (又稱單相憂鬱症,unipolar depression)、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或邊緣性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躁鬱症的治療

躁鬱症治療的重點在於緩解症狀、恢復工作能力並減少復發的機會。完整的治療方案包括:
  • 藥物治療:藥物是治療躁鬱症,可幫助穩定情緒,減少高點和低點間的擺盪幅度,並控制症狀。
  • 心理治療:可以從心理治療師處學習如何應付困難及不舒服的感覺、修復關係、管理壓力和調節你的心情。
  • 自我教育:對自己的病情了解越多,越能有效管理症狀和預防併發症。當你和你的親人越了解躁鬱症,你將更有能力避免問題和處理挫折。
  • 生活方式管理:透過仔細調整病人的生活型態,將可保持情緒穩定並減少發作。這包括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避免酒精和毒品、擬定運動計畫、減少壓力以及設定較低的目標以及多曬太陽。
  • 尋求支援:多讓身邊的人瞭解病情,並請身邊的人了解和支持你。可參加躁鬱症支持團體,讓你有機會分享你的經驗,以及把別人的經驗當做借鏡。

如何幫助有躁鬱症的朋友或親人?
  • 第一步是幫助他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並鼓勵他持續治療。
  • 提供情感支持、理解、耐心和鼓勵。
  • 學習並了解躁鬱症的症狀表現,並了解你的朋友或親人正在經歷些什麼。
  • 仔細聆聽朋友或親人所說的話語,並且永遠不要忽視朋友或親人所提的自殺、自殘、絕望的意念。
  • 邀請朋友或親人進行積極正向的活動,如散步、踏青等。
  • 提醒朋友或親人,隨著持續的治療以及努力,他可以變得更好。


Ref:
Understanding Bipolar Disorder
Treatment for Bipolar Disorder
What Is Bipolar Disorder?
簡介:憂鬱症
2011/7/8 下午 04:31:23| CFH 編輯部| 回應 0 則


最新文章

推薦專題

健康飲食
健康的飲食法要顧全主要營養分之均衡及是否富含微營養素。我們若能遵照一些證明過的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法、琉球飲食法),則不但營養會均衡充足,並能健康而愉快的過生活。

搜尋關鍵字

相關最新文章

歷史文章

Copyright 2009 © by ComeForHealth - CFH健康知識網 保留所有權利
CFH知識服務電話:(02)2763-6507 傳真:(02)2763-4929
This web site uses GIII Web Plus, th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SP.NET develo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