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 MS) 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 (腦和脊髓) 的發炎性疾病,是因為自體免疫攻擊髓鞘 (包裹在神經纖維外側的組織),造成髓鞘質脫落、軸突受損所引起。由於在傷害後、復原過程中會有疤痕組織變硬等現象,再加上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同時有多處神經出現髓鞘質脫失、受損的情形,所以該症狀被稱作多發性硬化症或散播性腦脊髓炎 (Encephalomyelitis Disseminata)。MS 引起的髓鞘脫落,會使得神經傳導的速度降低,又由於神經本身受損的累積,會使患者經歷一個漸進地退化 (例如視覺、語言、行走、動作協調、記憶功能等)。研究發現,居住在高緯度、體內維他命 D 含量偏低者,其多發性硬化症的罹患率有偏高的關聯性;研究者建議,補充維他命 D、多曬太陽可能可以幫助預防 MS 的發生。
詳全文...
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智商是由基因所決定的,一生不會改變。智力訓練是否有效?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些智力訓練是有效的,而且能維持相當久的時間。正如同運動可以鍛鍊身體的肌肉,腦力訓練也可以增強你的大腦。
詳全文...
有兩篇回顧性文章說,從兒童到老年,運動都扮演著增強智力的重要的角色,運動也可以延緩老人失智;一篇 2006 年的文章說,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腦部體積,甚至於在老年時仍然適用;一篇 2010 年的報告說,多走路可以減緩老人的智力衰退,無論他們是健康者或已經患有失智症。
很多老人不願意或已經失去能力去做比較激烈的運動,他們最重要的也是最常做的運動就是走路。研究者評論說,雖然走路沒辦法治療或逆轉心智衰退,但是仍然可以減緩衰退的速度,無論是從受試者的腦體積或簡易心智測驗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成果。
詳全文...
在 2008 和 2009 年各有一篇論文說,年輕時接受較長的正規教育者,在老年時即使腦部已有病變,仍然可以維持比較高的心智功能;有一篇 2011 年的文章說,老年時多社交,可以減緩心智功能的衰退速度。
詳全文...
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8 月 2 日 Neurology 期刊的文章說,吸煙、高血壓、糖尿病、中年肥胖,10 年後會加速腦部萎縮和認知能力下降;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8 月 5 日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期刊的文章說,避免糖尿病和憂鬱症、增加教育和攝食蔬果,可以減少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會;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7 月 18 日網路版 Lancet Neurology 期刊的文章說,阿茲海默症的超過一半的病因是來自於抽菸、憂鬱、缺乏教育、糖尿病、缺乏運動、中年肥胖、和中年高血壓。
詳全文...
國際阿茲海默症大會 2011 年 7 月 16-21 日在法國召開,大會中醫生們為了 “是否應該檢測阿茲海默症的可能病患” 及 “是否該告訴他們結果” 而意見分歧。
目前世界上有超過 3,500 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在已經工業化國家尤其嚴重。例如,美國有超過 500 萬病例:在 65 歲以上的年齡層約 13% 有阿茲海默症,如果只看 85 歲以上則高達 43%。這些年齡層的人口在全世界正在快速增加;或許,阿茲海默症將會取代癌症,變成最被人懼怕的疾病。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方法或藥物;少數的治療藥,也只不過是對半數的病人有稍微減輕症狀的效果,而有效期間通常不到一年。有些專家認為,或許在阿茲海默症很初期就治療會較有效,但是目前並沒有臨床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
詳全文...
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6 月 14 日網路版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來消除皺紋,不但會影響使用者臉部表情,而且會損害他們了解別人語言中的情緒意含的能力;一篇發表在 2011 年 4 月 21 日網路版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我們常常難以判讀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的表情和內心感受,但是實驗證明,肉毒桿菌毒素使用者也有困難了解我們的表情和感覺。
詳全文...
有一篇發表在 2005 年 11 月 FEBS Lett. 的文章說,基因轉殖 (transgenic) 小鼠餵食高脂、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產生類似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的腦病變;又有一篇發表在 2001 年 9 月 Neurobiology of Aging 期刊的文章說,基因轉殖小鼠被餵食高動物脂肪、低 Omega-3 的食物其腦部組織會有阿茲海默症的神經學症狀;另有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10 月 FASEB J. 期刊的文章說,基因轉殖小鼠因為飲食而產生類似阿茲海默症的變化,可以因為回覆到正常飲食而情況獲得改善;而一篇發表在 2010 年 8 月 6 日網路版 Molecular Cellular Neuroscience 期刊的文章說,長期被餵食高膽固醇食物的非基因轉殖大鼠,其腦部也會產生類似阿茲海默症的病變。
詳全文...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屬於運動神經系統失調的疾病,是最常見的神經病變之一,首先描述此症者為 19 世紀初英國的詹姆士.帕金森 (James Parkinson) 醫師,他稱此症為震顫性麻痺 (the shaking palsy)。
根 據聯合國的資料,目前全世界至少有 400 萬人罹患這種疾病,隨著全球老年人口增加,到了 2040 年,預計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人數就會加倍。帕金森氏症、中風及失智症並列為老年人三大疾病,在台灣,年紀 40 歲以上人口,帕金森氏症的盛行率為每十萬人中有 358 人。主要症狀有手足顫抖、僵硬、動作緩慢、站立不穩等。但這個疾病不一定是老年人的專利,雖有大半被 確診為帕金森氏症的患者為 60 歲以上的老人,但診斷技術的提升讓專家了解,這個疾病在不到 40 歲的人身上也會發生。
詳全文...